新闻中心 /News
瑜伽与佛教的关系
瑜伽与佛教的关系我在上瑜伽课时,经常有学员问瑜伽和佛教两者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瑜伽和佛家的很多思想很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瑜伽和佛教的关系!
其实,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上面我们说过,印度河文明是人类早期文明之一,由于从印度河文明发掘的文字和图像就已经论证了瑜伽的存在,那么瑜伽的历史至少存在5000年以上,历史学家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断认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瑜伽来源应该在8000年左右。
而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
事实上,佛教诞生即吸纳瑜伽作为其宗教修行的法门。公元4-5世纪,佛教的瑜伽行派出现、阐述瑜伽的“禅定”思想,佛教在印度衰亡了,但渊源于瑜伽的禅定思想却在中国发扬光大。
公元前6-前5世纪,新兴的佛教充分吸收瑜伽术作为其宗教修行的法门,后来佛教大乘和密宗都强调和发展了瑜伽的修行法。直至今日,冥想这传统瑜伽的行法,仍然是佛日常修行最得力的方法之一。
据佛教史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早在出家前就曾于数论派大师处习练瑜伽(禅定),传说其最终悟道成佛,是在菩提树下结迦趺人定,进入瑜伽的最高境界。觉悟成佛后,释迦牟尼开始传播佛教。
到《瑜伽经》产生时期,瑜伽发展进入到经典瑜伽阶段。同时期,佛教发展形成了所谓“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两大体系。公元4-5世纪时,大乘佛教出现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得名,缘于其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并以瑜伽总括全部佛教教义。此学派由无著、世亲兄弟两人创立。该派主要经论是《瑜伽师地论》《唯识二十论》、《成唯识论》等KK体育平台app官方下载。它将瑜伽的精髓--“禅定”,阐述运用到极致。
它的理论是主张唯识无境。它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现象都是由人们的认识主体即“识”所变现出来的,提出“万法唯识”、“三界唯心”。即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所认识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们的根本心识、心魔(感官的奴隶)所幻化的假象。瑜伽行派以万事万物实际上只是心识的变现,本身并非是客观的真实存在。(我心即佛、我即世界),关于无著,传说:无著为见弥勒菩萨,继修行几年后救生虫而见,无著说你为何不见我,佛说:我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你不见。
因此,无著精通大乘佛法,晚上上天听法,白天讲给大众,所著即为《瑜伽师地论》。因此佛认为,这部经是弥勒口授,无著笔录。其实这部作品是无著在瑜伽冥想中构思编撰的,无著生活在四五世纪,瑜伽经已经普遍流传。佛教后来的许多著作,都以“瑜伽”命名。《瑜伽师地论》就是按照瑜伽修习的次序来阐述,包括小乘、大乘禅定的内容与修习方法等等。还论述禅观逐渐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习瑜伽冥想的各种方法。当时唐僧(唐玄奘)赴印度取经,所学习和取回的即是《瑜伽师地论》。
公元8世纪后,大乘佛教发展至后期,其两大派中观派和瑜伽行派逐渐多合,形成了“瑜伽中观派”而印度教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逐渐取得主流地位。受其影响,佛教开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仰而逐步密教化。出现了金刚乘和易行乘等。
印度佛教在发展至密教阶段后,逐渐走向衰亡,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佛教却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中国、佛教影响极为深广。当禅宗产生后,渊源瑜伽的“禅定”思想演变为带有中国色彩的禅宗思想。它由最初的使人心神安宁的精神修持方式,发展成为一种体悟真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