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KK体育平台app官方下载瑜伽正在成为一种首选的生活方式
KK体育平台app官方下载瑜伽正在成为一种首选的生活方式瑜伽(yoga)是从印度梵语读音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它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身心时,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
据20世纪初的考古发掘,在摩亨约·达罗和哈喇帕古城出土的遗物中,曾发现刻有盘坐冥想KK体育官网、呈莲花坐姿沉思的神像印章。莲花坐是瑜伽行法中的一个基本姿势,这表明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印度就已存在瑜伽实践。
《瑜伽经》是印度瑜伽术的根本经典,也是瑜伽的理论根据。关于这部经典的作者,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其实,在《瑜伽经》整理成书之前,印度瑜伽士已经有数千年的练习瑜伽的经验,这些经验一代代人口耳相传,最终由帕坦伽利整理成文。《瑜伽经》虽然全文并不长,但每句话都饱含着瑜伽士对人生的感悟,具有真正的智慧。
从诞生之初,瑜伽就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冥想、呼吸、体位(身体的姿势)。这三方面的内容并不是能够截然分开的。在练习冥想的时候,会要求特定的身体姿势,比如吉祥坐或莲花坐;练习呼吸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在练习体位的时候,需要配合呼吸,并且要求特定的意识活动。可以说,练习瑜伽是让人保持在一种浑然一体、身心和谐的状态中。
冥想是瑜伽的第一大基石,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精神集中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意识多处于散乱的状态,有时候会看到什么想起什么,有时候又会视而不见心不在焉,而冥想可以使散乱的精神集中起来,使我们的意识更加单一、纯粹。
人们每时每刻即使在睡梦中都离不开呼吸。呼吸是瑜伽的第二大基石,简单的做法就是:有意识地让呼吸变得深长起来。而瑜伽的第三大基石就是体位,据说曾达数万种之多,有些体位的差别很小,堪称经典的瑜伽体位不过几十种。瑜伽大师们指出,练习瑜伽并不是掌握的体位越多,水平就越高,把那些经典的体位练出感觉来,变成一种享受就很好了。
经过几千年的变迁,瑜伽再也不是少数隐居修行者的秘密,它走出玄奥,被赋予广泛的含义,成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法。它融汇许多文化的精华,语言延及印地语、梵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马拉地语与巴利语等。其精神不断在世界流传,播撒身心与人类灵性的和谐。
早在17世纪前,印度瑜伽就随着从英殖民地回归欧洲的官员、士兵、旅行者和学者进入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但当时的欧洲人对瑜伽修行者有很多偏见,认为他们是“巫师”或“魔术师”。
19世纪中后期,印度的瑜伽大师们开始陆续出访西方。1893年9月11日,来自印度的瑜伽大师辨喜在美国芝加哥发表了简短却振奋人心的演说,使美国大众对瑜伽有了最初的认识。在此后的20年间,他一直在美国的各个州进行演讲,推广瑜伽,进而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印度瑜伽大师也先后到西方传授瑜伽,很多瑜伽书籍也在那一时期完成。
在现代众多的瑜伽大师中,艾扬格被看作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瑜伽导师(因肾衰竭在印度去世,享年95岁),也被称为“现代瑜伽创始人”。
艾扬格出生的191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一战尚未结束;大流感横扫世界,约有5000万到1亿人因此丧生。艾扬格的母亲在怀他时染上了流感,他一生下来就疾病缠身,先后感染过疟疾、伤寒和肺结核等。
15岁时,艾扬格搬到姐姐家,跟随身为瑜伽师的姐夫练习瑜伽。然而,在当时的印度,展示瑜伽就像表演喷火一样,是供人娱乐的杂耍。
18岁时,艾扬格被派往印度西部城市浦那传播瑜伽,这是他人生中最孤独无助的日子。之前,姐夫传授他瑜伽时,并没有讲过瑜伽调息、瑜伽哲学这些东西,艾扬格自己领悟,边练习姿势,边从中捕捉身体各个部分最精微的联系与变化。
当艾扬格刚刚到西方宣传瑜伽时,这种时下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身心调节方式,彼时甚至被看做是妖术。艾扬格更是被认为是一个来自古老东方有着能吞酸、喷火等特异功能的怪人。作为瑜伽的重要分支之一,艾扬格传授的瑜伽强调生理结构和体位动作的合理结合,其中采用大量的辅助器具等进行练习,如砖、带子、墙、椅子等。
1952年,著名的小提琴大师、美国人梅纽因到印度演出时结识了艾扬格。为了让这位新朋友充分感受瑜伽的魅力,艾扬格给他单独做了45分钟的展示,梅纽因看后十分着迷,他学着艾扬格做了一个头手倒立,结果坚持了两分钟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艾扬格做了一番指导后,他居然毫不费力地坚持了4分钟,起身后大呼神奇,坚定了向艾扬格学习瑜伽的决心。
在梅纽因的安排下,艾扬格开始到伦敦、巴黎、苏黎世等地传授瑜伽,并很快用实力征服了西方人。1966年,艾扬格出版《瑜伽之光》一书,被奉为“瑜伽圣经”。
2003年,“艾扬格”(Iyengar)一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美国《时代》周刊将他列入“全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英国BBC称他为“瑜伽界的米开朗基罗”。
一段时间,一个空间,席地盘腿而坐,将脊柱挺直,双手掌自然垂放于膝盖之上……当你随着呼吸节奏进入冥想,久违的天性,久违的愉悦又重新复归你的身体,生命的美好、万物的轻盈开始在身体中流动……瑜伽带来的陶醉,或许能让你脱离了世俗,遥望和感受那尘埃之上的光明和生命。
从“边缘”到“核心”,从“民族”到“世界”,纵观瑜伽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瑜伽文化的两次关键的价值选择,是其至今经久不衰的决定性因素。
在原始瑜伽阶段,瑜伽主要表现为苦行,是人类身体活动的一种技术形式。此时瑜伽追求的是神通力,反映了人类渴望摆脱自然规律束缚的心理,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只处于边缘文化的层面。瑜伽之所以能够成为印度的主流文化,主要在于其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最初技术层面的瑜伽行法,与古代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从“边缘”到“核心”的过渡。
而近现代瑜伽文化的发展,则表现在从“民族”走向“世界”。近现代瑜伽的文化变革与西方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可以说,瑜伽走向世界,是依靠人们的健康观和审美观的结合,依靠其能满足当代人强身健体、塑造形体、缓解心理压力等一些大众的需求来实现的。因为,健康需求和审美需求是人类的共性,是不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背景的人都会有的基本需求。尤其在当今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身体活动少、心理压力大、营养过剩……导致人们的健康状况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健康需求、关于美的追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这就使瑜伽能够找到更加广泛的受众,从而为瑜伽在近现代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瑜伽之所以与这种价值取向相契合,还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近现代瑜伽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瑜伽对身心健康的价值、对美容美体的价值得到科学检验,属于知识领域的精神文化,具有文化共性,这就使瑜伽突破了不同民族难以逾越的意识领域的壁垒,实现了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进入21世纪,瑜伽渐以修身健身的功能为主要取向,成为健康新风潮。为适应当代人的需求,瑜伽亦经过改进,出现了热瑜伽、瘦身瑜伽、力量瑜伽等现代瑜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