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裤、马甲、瑜伽球、烤箱、英语网站、有趣UP主、高分好剧和好书读者分享330期

2024-08-01 14:18:4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复古裤、马甲、瑜伽球、烤箱、英语网站、有趣UP主、高分好剧和好书读者分享330期家的(8TFS8kclOX2G5://),已经下架了。但是他家有售类似款。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下哈。

  @闵青云:推荐奥义的防爆3.0瑜珈球,便宜耐用。是从吴敏霞在B站一期推荐瑜珈垫视频知道的,买瑜珈球的目的是代替椅子。

  作为一天坐椅子上10小时+的打工人来说,久坐真的伤腰还圆肩甚至有点微驼背了,放靠枕坐垫也伤,所以买个瑜伽球强迫自己挺直背。

  腿和腹部会无意识撑住稳住身体,算是边坐边锻炼吧,对于减肥有没有目的还不清楚,但是对于腰痛线天见效,推荐有久坐困扰的买一个便宜的瑜伽球试试。

  @Mxx:想推荐下最近在用的一款烤箱,千石阿拉丁。无需预热,横向对比过几个牌子的小型烤箱,它采用石墨烯加热,应该是速热效果较好的,折后价格也合理。

  注意有两款大小,我买了大号的,这几个月用下来原先家里大烤箱竟然一直闲置(一斤的鸡够烤,再大的确不太行)。

  面包机只能加热薄切片,用上这个烤箱,各种面包都能吃上像刚出炉那么香的~难吞的全麦贝果之类可以烤脆;再比如随便烤个蔬菜,喷壶(顺便推荐mistifi)喷点儿油,健康又省事儿。

  @Fuying:在美国老师的推荐下知道了StoryCorps这个网站,网站里有很多网友上传的长度为十分钟左右的对话音频(英语),有字幕和前情提要。

  对话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最近就有很多和疫情有关的音频,可以一窥人间离合、世间百态,还可以学到很多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多多跟读还能强化说英语口语的韵律。

  @Hug:推荐app《阅读记录》。是一个记录阅读相关数据的工具型app。界面简洁大方,操作便捷易上手。

  可以用来读书计时,量化统计自己的阅读时间。对我来说,这种计时的方法也会促使我更专注地读书。具有拍照OCR识别功能,电子摘抄非常便捷!还有定时提醒功能,有需要的话可以固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导入书籍非常方便,纸质书可以直接扫条形码录入,也可以直接搜索或者手动录入。我很喜欢它的书籍管理功能,可按个人喜好进行书单分类,暂时搁置的书还可以归档处理。

  更惊喜的是,可与部分app联动,比如:可以导入微信读书的书单,也可以导出至印象笔记,如果有小伙伴习惯用这些app,配合使用感觉应该很不错!目前好像还在开发导入Kindle笔记的功能,非常期待!

  @101Allwin:给大家推荐下《怪物猎人世界》这个经典游戏。画面和剧情很赞,世界观自然独特,有很强的游戏性。

  玩的话,没有认识的朋友的话也没关系。只要发出求救信号,总会有陌生的猎人过来帮助你。推荐给大家,愿指引明路的苍蓝星为我们闪烁。

  (雅君说:这是一个很经典的PS游戏。很多人也会推荐玩PS4版,原因有下:1.有中文体验更好,2.游戏人数ps版人更多。xbox的主机玩家不是很多。)

  @蒲公英:推荐b站up主“百变阿昕”。做了很多影视剧穿搭视频,也有附品牌,参考穿搭或者单纯欣赏都挺好的。

  一位是“我的爸爸是条龙哦”,风格是在实体场景内画二维动画,内容则是各种生活情景和细节,有时搞笑有时温馨;

  另一位是“定格權”,用企鹅玩偶(还有胡萝卜等其他小道具)为主角做定格动画,无论是日常主题还是还原电影场景的,都很有意思。

  @欣欣小禾:推荐美剧《曼达洛人》,最近出了第二季,可以从第一季开始看,又残酷又温情的星球大战衍生剧。

  (雅君说:我最近补完了第一季,又看了第二季,追到第三集,在等更新。虽然有人说这个片子不适合智商50以上的人,我自己边看也会边吐槽剧情bug,但是我还是很吃这种铁血硬汉陪小萌娃走天涯边打怪边养娃的设定,我看得非常开心。)

  @杨烁sure:推荐一部我觉得值得多次看的纪录片:法国芭蕾舞学校日记 (Budding Stars),豆瓣评分9.2。

  它的正片是2013年拍的,记录了一群小舞者跳舞、训练、演出的过程。每个人天赋不同、但都默默努力、目光炯然。

  续集是拍摄于五年后。追踪了同一批小舞者,有人坚持初心,有人离开了法国,有人不再跳舞。职业各异,心境各异。

  芭蕾本身就是艺术性非常强的表现形式,通过拍摄者的镜头表现出来,像油画,但又可以让人回味很久。

  @张叽叽:刚刚刷完8集的女主日剧《妖怪合租屋》,不得不说日本人这次把妖怪传说、灵异奇幻、情感pua,职场性骚扰,社畜被压榨等主题揉杂在一起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属于轻松喜剧,甚至有时剧风还有些中二魔性,但核心讲的却是我最近很关注的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与欺凌。

  在阿岩、酒吞童子、座敷童子等妖怪们亦师亦友的帮助下,小芝风花扮演的平凡自卑女主目黑澪一点点变自信变坚强,还有一个绝对想不到的结尾!推荐喜欢这类主题的姐妹们去看!

  @vv:强烈推荐未婚未育的看一下韩剧《产后调理院》,讲述四十不惑的职业女性、高龄产妇等女性的生育以及产后调理院适应过程。

  选题新颖,很好的科普剧,将生育以诙谐夸张的表现手法出来,搞笑之余情节既现实也真实,看完有种心酸与恐惧感,即使在他人看来生育的人之常情,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是人生战役。

  “《天官赐福》是写给那些出生在最好的年代,幸福顺逐长大的孩子们的寓言: 总有一天,你会走出堡垒,看见这个世界,看见世界上的人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混沌、平庸、卑劣。

  而你毫无疑问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都会矛盾胆怯、彷徨困顿、自我怀疑、甚至满心怨恨。但你曾经相信,并仍旧渴望相信的那一切—— 尽管幼稚,却也伟大。”

  改编成动画后制作非常精良,能看出人物背景配音都下了功夫。尤其要夸一夸英文字幕,中文的文字梗都能翻译过去,太强了!

  @Hug:推荐纪录片《书迷》。正如片名,这部纪录片围绕“书与爱书人”展开,一共四集,内容涉及书籍装帧设计、书店风景、淘书迷与贩书人。

  看这部的前几天,我恰好在图书馆借了本《平如美棠》,当时就觉得装帧很特别,和书本身的内容也非常契合。虽然我根本不了解出版界,但还是专门翻看了负责装帧设计的人名。

  没想到几天后,在《书迷》的第一集中,当时只是一扫而过的人名变成活生生的人,向我们诉说他与书籍装帧设计的种种。

  总的来说,片中呈现的还是情怀为多,内容并不是特别深入,但确实带给我不少触动。看罢,心里也会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纸质书会永远存在。

  @Ccc:最近很喜欢《顿悟时刻》。这本书是拉瓦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加博塞普雷吉对于人一生中六个被打动的内心时刻来写的。

  里面有段话说得很好:“舍勒把客观时间和人类时间区分开来。客观时间是一维的,它就像一条河,只向前流。

  在客观时间流中,过去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在人类时间的每一刻,整个生命都在当下,我们总是处于改变其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

  @虎牙白:推荐邓晓芒句读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最近想把哲学知识点系统捡起来,这部挑了很久,是邓先生给研究生的讲稿整理。

  对比市面上的其他译本更清晰更好懂,适合想在逻辑或思维上开始自我锻炼的,想入门哲学的,也适合静心催眠。

  我是比较文学7年硕士小姐姐,被上次文中说“文学时刻与我们相伴”感动,学习经历是一时的,但中文思维和审美取向常伴一生(半路还读了个法学学位和雅君重叠了hhh)

  @……:推荐日本作家江国香织的短篇小说《一闪一闪亮晶晶》,收录在《沉落的黄昏》里,主要内容是一位精神不稳定的翻译家和一位同性恋医生为了逃避世俗的压力选择合约结婚的故事。

  岸边笑子面对亲朋好友的压力想出来的怪招,睦月对笑子的包容与爱情的坚定,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闪着光芒,哈哈,我都想和他们做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群里特别的那个,但是有着一群特别的人互相理解互相取暖,真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啊!

  @Yolanda Lee:休假在家就开始研究吃吃喝喝。看到一本《烹饪化学》,非常喜欢这种理科调调,读起来也比单纯的菜谱来得爽!

  有一个章节提到水的温度。提高压力就会提高温度,这我们都懂,所以高压锅适合炖煮肉筋、骨头这类难以煮烂的食材。

  电解质溶液也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但没有说具体的温度。我就试了下,20℃的饱和盐水沸点大概是107℃。但是高浓度盐水高温下腐蚀性严重会费锅,还是不要用这个方法来煮烂食物啦。

  @台风:推荐一本自传小说《妈妈和我和妈妈》,作者玛雅·安吉洛有多重身份——作家、诗人、歌手、演员、社运活动家等等。

  玛雅小时父母离异,由祖母带大,和母亲薇薇安产生隔阂。13岁,玛雅回到薇薇安身边,一直称呼她为“女士”。薇薇安组织了家庭会议KK体育官网入口,告诉大家她喜欢这个称呼。

  16岁,玛雅高中未毕业却意外怀孕,她担心自己给家庭造成丑闻,担心被驱逐。薇薇安告诉玛雅,“要往前走”。玛雅生下孩子没多久就搬出薇薇安家,独立工作、抚养孩子。

  当玛雅想去从事舞女、作家、舞蹈家等职业,薇薇安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她们是独立的个体,但当对方有需要时,又会立即出现。薇薇安和玛雅都积极地参与了女权运动、民权运动。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玛雅和母亲的和解,通过还可以看到遭遇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歧视的女性如何找到自我、照亮她人。

  于是,我真的辞职了。那么,结果如何呢?为了请读者朋友们继续往下读,在此我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出乎意料,我能行(难道不是吗)’。”

  书中前面的大半部分是讲她为什么会从公司辞职,如何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的。后面的小半部分是讲她辞职后的生活。

  她说,过往自己一直过的是别人眼中“很好”的生活,但渐渐地,“我已经想从‘很好’的状态下逃离出来了。”

  因为她发现自己过惯了别人眼中很好的生活时,一旦生活显出不好的迹象,比如工作上没有新的升职加薪,她就会自尊心严重受损,觉得无法忍受。她意识到自己处在好了还要更好的循环里。她想要离开这个竞争游戏。

  她指出,很多人因为自己在公司工作拿着工资,就会觉得只有在公司工作拿工资,最好还是高工资的人,才支撑着这个社会的发展。

  她写:“个体工作者、自由撰稿人或自由演员等自不必说,哪怕是没有赚钱的人,比如家庭主妇、退休的老年人、因故不能工作的人,甚至是儿童,难道不是所有的人在支撑着日本吗?

  做饭、打扫卫生、与孙辈玩耍、购物、与邻居寒暄、与人交朋友、向人展示笑容——所谓人世间,原本就是大家‘相互支持’。即使没有金钱作为媒介,只要大家能够相互支持,应该也能够活得不错。”

  也因为已经考虑辞职,不再怕丢工作的她会更勇敢地对公司里不合理的规则提出质疑,并付诸行动去改变。

  比如,在她发现,报社的截稿时间越来越晚导致记者编辑们没有私人生活时间后,她发起了一个改革,要求报社提前一个半小时截稿。她写,“截稿时间推迟到晚上近十点的那个报纸就变得更好了吗?可以登载一些晚上发生的交通事故这种小新闻罢了。并不是没有意义,但是这种意义,真的值得很多员工一直被公司束缚到半夜吗?”

  我看她写的这段会想到最近很热的一个词叫“内卷”。当很多人积极主动参与内卷,以当好螺丝钉为荣时,能够喊出“这样好像不太对,我们停下来看一看,我们到底在干嘛”的人是非常有勇气的。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制度都是以你是一个公司职员为前提而安排的。换言之,在日本,如果你不在公司工作,那么你就会处处碰壁。

  比如,你得在公司工作,才好申请信用卡,才能买房。如果你辞职后,不打算去某个公司上班,那么你就不太符合领失业救济金的条件。当你处于无业状态,租房子也会被区别对待,你需要找有工作的人或担保公司帮你担保,你才能租到房子。

  我会觉得,我们似乎被期望进入到一个公司、一个制度体系里,以公司所需要的方式去工作。但是公司想要你创造的价值,和你自己想创造的价值是否一致呢?

  我很喜欢黄执中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你是个橘子,对你来说,最好的归宿是你落到土里,长成一棵橘子树。但对别人来说,你的最好归宿可能是被榨成一杯橘子汁,他好把你一口喝掉。

  我觉得,有时候公司对你做的事可能就是把你榨汁,而非把你培植。你需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公司的愿景和你个人的愿景哪些重合、哪些冲突,如何协调。协调不好时,不要白白牺牲自己,你可以转身离开。

  让我觉得很有共鸣的还有,她在辞职后,思考自己现在最想做什么,她的回答是“工作”。不过, 这一次工作的目的不再是赚钱,而是”为了与人联系在一起”。

  我也觉得,不管是否上班,我都需要工作。工作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感和成就感的来源。我需要在我的作品当中看到我自己、创造我自己。

  我通过工作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这是很美妙的事。你可以脱离公司,但你始终需要寻找到你喜欢的、你愿意为之投入的工作。

搜索